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私募 “职业应聘者”仍在招聘网站上出没底薪轻松月入几万元

03-25 财经资讯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不停应聘,在多家私募机构任职,每天汇报工作,却不开展实际业务,靠着底薪轻松月入几万元。

记者多方调查获悉,在上述新型骗局中,已有多家私募管理人受骗!然而这类骗局的“主角”,即所谓的“职业应聘者”目前仍未收手。

近日有私募人士称“职业应聘者”仍在招聘网站上出没,其中部分人员不仅伪造简历,离职证明公章也为造假。

知情人士透露,公安部门已掌握了部分私募机构提供的证据。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也进行风险提示,称私募基金行业出现基金销售人员同时入职多家公司,骗取多份底薪现象,请各私募基金管理人予以关注和防范……

“职业应聘者”仍未收手!

3月初,多家中小型私募曾透露,行业中存在一群“职业应聘者”。他们专门应聘中小型私募机构的销售岗位,按期提供工作汇报但并不开展实际业务,而且部分人员会同时在多家私募机构担任销售,目的是获得多家私募提供的销售岗位底薪。

记者迅速走访调查进行报道,引发行业关注。(详情请见《什么情况?员工割了证券大腕“韭菜”,还是组团一起割的?》)

然而,上述模式被曝光后,这群所谓的“职业应聘者” 依旧活跃在各大招聘网站,甚至还出现了新的造假手段。

近日一家小型私募机构人士王某(化名)透露,招聘再次遇到了疑似“职业应聘者”。

据王某介绍,今年3月初,公司在同一天收到了多个与招聘岗位非常契合的简历,经过分批面试后5人陆续入职。但是在入职后的几天这些新员工几乎见不到人,工作日报倒是非常完美。察觉到可疑之处,公司对入职的5人进行了背景调查,发现简历全部造假,甚至经过核实后发现,部分员工离职证明中的公章也为造假。

“王某确实有联系我确认离职证明的事情,他核实的那名员工并未在我公司就职过,且公章也是假的。”沪上一位小型私募创始人张某(化名)坦言。

另外私募,记者采访调研的多位私募人士直言,同时出现在多家私募销售岗位员工名单上的“职业应聘者”,近期仍在应聘网站上求职。

多家私募人士报警

知情人士透露,“职业应聘者”近两年一直出没在小型私募机构中私募,很多小型私募由于公司成立初期需要拓展业务,对销售人员的需求快速增长,而销售人员恰好无需强制坐班,小私募也很少做背景调查,“职业应聘者”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在多家机构任职赚取底薪。

据悉,多家私募机构人士已经报警。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安部门已经立案并掌握了一定证据。

在一位法律人士分析称,如果员工简历中的学历证书、从业经历、客户资源等均为虚构,在之后的“日报”中表示自己在商谈或者接触的客户信息均系编造,且在入职时隐瞒自己已在其他多家公司就职,甚至伪造离职证明的公章,这些行为就可以被认定为诈骗罪中的客观行为。而员工如果因他们的这些客观行为而使私募机构出于陷入错误认知,支付对应的薪水,该员工就有可能构成诈骗罪。

私募机构需规范操作

记者获悉,上述私募机构遭遇的问题已经引发了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的关注。

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提示,请各私募基金管理人予以关注和防范,同时协会还列举了五大风险表现形式。

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表示,该风险事件中,这些入职者之所以能屡屡得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私募机构未及时为新入职人员缴纳五险一金,无法及时发现多处入职情况。为防止此类风险出现,私募机构应严格遵守劳动法,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强化人员入职把关,重视人员背景调查。另外,私募机构需落实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紧抓职业道德培训。

沪上一位私募人士也坦言:“由于初创型私募规模小,并不具备专业的人事岗位,甚至行政、人事等多个岗位由一人兼任,这就造成公司很难确认应聘人员的从业经历真实性。而且如果员工要求不给交社保,那么小私募也不会强制要求,毕竟能节省一部分开支,后续在合规层面还需要更加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