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对冲基金时代索罗斯是谁?素描资本界大鳄的成长之路

01-07 财经资讯

1月23日,投资家索罗斯在达沃斯经济论坛。 CFP 图

1月23日,在达沃斯经济论坛晚宴上,现年84岁的投资家索罗斯宣布了“最后一次”退休,此后将致力于政治慈善。

从此,这位华尔街的对冲神话人物终于谢幕。索罗斯的时代结束了,但对冲基金的时代还未终结。澎湃新闻()梳理了金融大鳄索罗斯的职业生涯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素描资本界一位大鳄的成长之路。

索罗斯是谁?

江湖上流传着索罗斯的各种传说。

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如果一个外汇交易员听到消息说日本央行干预市场,大家哈哈一笑,该干什么干什么,如果一听说“Soros in!”,所有交易员会立刻跳起来,把和索罗斯交易方向相反的头寸全部干掉!

还有一个说法是,1990年代,各国外汇交易员第一怕的是FED(美联储),第二怕的就是索罗斯。

索罗斯有着辉煌的过去,无论是1992年做空英镑,还是1997年做空东南亚,在这两项几乎都押上了一半身家的大交易中,索罗斯完胜。回顾过去四十多年的索罗斯及索罗斯基金,其在金融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69年,索罗斯建立“量子基金”,该基金一直以平均每年35%的综合成长率,令其华尔街同行望尘莫及。2014年2月,外媒报道,量子基金2013年收益55亿美元,回报率达到了29%,这是该基金历史上第二高的业绩,也令量子基金重回最赚钱对冲基金的宝座。

索罗斯干过什么?

索罗斯和他的量子基金在世界金融史上最重要的篇章,发生在1990年代。

1992年,索罗斯首次攻击英镑,迫使英镑退出欧洲货币汇率体系。

1994年,墨西哥比索不幸成为索罗斯的目标,最终结果是墨西哥比索和国内股市的崩溃。

接着,索罗斯又把目标瞄准了东南亚。

1997年,索罗斯及其他套利基金经理开始大量抛售泰铢,泰国汇市场立刻波涛汹涌、动荡不宁,泰铢一路下滑。

很快,索罗斯飓风很快就扫荡到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印尼盾、菲律宾比索、缅元、马来西亚林吉特纷纷大幅贬值,导致工厂倒闭,银行破产,物价上涨。

在横扫东南亚各国之后,1998年8月,索罗斯联同多家巨型国际金融机构冲击香港汇市、股市和期市,最后却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反而损失惨重。

2000年,世界范围内的科技股持续下挫,索罗斯旗下主要投资于科技股的量子基金损失惨重。随后,公司多位明星基金经理请辞,70有余的索罗斯不得不亲自出马,对SFM(量子基金)进行重组。

无奈“廉颇老矣”,索罗斯似乎已无法掌控这艘在资本风暴中航行的大船。

有数据显示,自2010年下半年起,公司业绩表现始终欠佳。2010年索罗斯的公司业绩上涨仅有2.5%,低于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股价近13%的涨幅;截至2011年二季度,量子基金的业绩下滑了大约6%,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上涨高达7.5%。

尽管在2013年因美国迎来牛市的缘故再次重获所有对冲基金第一宝座,却有媒体对此评论,年过80的索罗斯似乎已没有了当年独战英格兰银行的魄力,英雄或已迟暮。

曾荫权曾多次“夜半饮泣”

索罗斯在中国最闻名的是香港之战。

1998年金融风暴中,香港特区政府动用外汇储备入市,成功击退国际金融炒家索罗斯等。然而,此举引来社会上一片批评之声,学者、商界纷纷指责特区政府破坏了香港一贯自由市场运作体系,负责指挥与国际金融炒家作战的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更是众矢之的。

这段经历,无疑是曾荫权最难忘的。事后,曾荫权向媒体袒露,在决定入市打“大鳄”之前,其曾“夜晚静静地哭过两三次”。

按照曾荫权当时的回忆,当时他连续多个晚上失眠,睡着了也会作恶梦,有时坐在床边,想着想着就流下眼泪。因为这一决定不仅与他不干预市场的理念不符,他也十分担心一不小心输掉香港人的钱,就算自己“跳楼”也无法挽回损失。

曾荫权自述,当时放在他面前的选择不多,一是实施外汇管制,二是宣布港元兑美元的联系汇率脱钩。但是,他认为,这两个方法都不可取,如果宣布港元与美元脱钩,更犹如“少女失身”,绝对不行。最终,曾荫权决定和金融大鳄斗一场

曾荫权与金管局总裁任志刚研究过,都认为香港的根基很好,随即向香港特首董建华提出入市决定。

曾荫权曾透露,董建华只花了半个钟头就拍板。“当时‘老板’(指董建华)问我,这一决定是否在我权力之内?我回答道:‘是,我来承担!’”曾荫权还说,他明白如果入市失败,他、任志刚和财经事务局前局长许仕仁都会卸官,来承担责任。

在香港政府共动用1180亿港元外汇基金后,索罗斯被击退。

2009年,索罗斯造访中国,他说:“我在金融市场进行投机,是按照通行的规则来做的,如果禁止投机,我也不会投机,如果允许投机,那我就会投机,所以我实际上是参与者,一个金融市场的合法参与者。我的行动无所谓道德或不道德,市场里没有所谓的道德问题。”

哲学家索罗斯

金融投资家索罗斯在哲学领域也有不凡的造诣。

索罗斯曾受其导师卡尔·波普的证伪主义哲学影响,提出了反身性(Reflexivity)理论,并将这一原理应用于他的金融证券实践。

所谓反身性理论,简单地说就是,他认为大多数人不一定都是对的,而市场和投资者的观念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由此可以作出判断,并投资获利。譬如,当年他在各界都看好英镑之时,大举做空英镑并获利,这就是偏见产生的反身性。

对于投资理念,索罗斯自己曾说:“我希望人们不要过多地试图研究我是怎样在股市上赚钱的,而是更多地注重我的哲学理念。”

索罗斯的接班人

如今的索罗斯,已经离开了金融市场上的杀伐果决,逐渐将角色转换成一位热心公益和政治的慈善人士。谁将接班?

从2000年起,索罗斯就退居二线后,一边将旗下的旗舰量子基金和量子新兴基金合并组成为量子慈善基金会、一边开始物色自己的接班人。

科技股泡沫破裂后不久,“量子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斯坦·德鲁肯米勒、尼克·罗迪即辞职,前者更是在当年成功预测了英镑下跌、并参与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索罗斯的决策团队,因此被视作索罗斯的接班人的。此后不久,SFM继索罗斯后的第二任CEO邓肯·海恩斯也挂冠而去。

此时的索罗斯不得不亲自出马,对SFM进行重组。借此机会,2001年10月,索罗斯通过猎头公司请来曾在“德盛投资”(Dresdner RCM Investors)掌管600亿美元的比尔·斯戴克作CEO。2002年初,他又请来曾在“老虎基金”和“Maverick Capital”任主管的毕晓普(Robert Bishop)任SFM的首席投资主管。

然而,由于对中东战争的威胁和美元贬值的误判,2002年,“量子基金”亏蚀了1.7%。同一时期其他的“环球宏观基金”(global macro funds)的平均投资回报率则高达14.66%,这也让索罗斯本人“对冲之神”名号面临挑战。

2003年,索罗斯请来高盛亚洲的前主席施瓦茨(Mark Schwartz)接任,然而在施瓦茨上任5个月后,老将毕晓普也同样离职,“用脚投票”表达对接班人的不满。

最终,索罗斯还是选择了自己人,把自己公司的管理权逐步交到两个儿子手里,二人名字分别为罗伯特(Robert)和乔纳森(Jonathan),同为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副主席。

公司管理团队最终稳定了下来,公司陆续关闭了SFM旗下的对冲基金业务、消减外汇炒卖规模,索罗斯也同样“修正”了自己的投资策略,选择采用较为保守和低风险的投资策略。

索罗斯和量子基金的成长之路

1949年,19岁的索罗斯考入伦敦经济学院攻读经济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卡尔·波普的赏识。对于索罗斯立志要当一名哲学家想法,卡尔·波普不认为索罗斯具有继续深造的经济能力,建议其从事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金融工作。带着遗憾,索罗斯离开了伦敦经济学院,从推销手袋做起,一直做到了那个令市场刮目的“金融大鳄”。

1953年,索罗斯从伦敦经济学院学成毕业,并在辛哥尔与弗雷德兰德处觅得一个培训生的工作。10年后,索罗斯开始在证券贸易公司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工作,任职分析员。

1960年,索罗斯第一次对外国金融市场进行了成功的试验。通过调查,索罗斯发现,由于安联公司的股票和不动产业务上涨,其股票售价与资产价值相比大打折扣,于是他建议人们购买安联公司的股票。随后,安联股票的价值翻了三倍。索罗斯名声大振。

1963年,索罗斯开始在爱霍德。布雷彻尔德公司工作,这是一家主要经营外国证券贸易的美国公司。索罗斯被雇为分析员,一开始,他主要是从事国外证券分析。由于他在欧洲形成了联系网络,而且他能够讲多种欧洲语言,包括法语、德语,成了在这一领域的开拓者。

1967年,索罗斯成为爱霍德公司研究部主管。几年下来,索罗斯为公司赚了不少钱,成为了老板的左膀右臂和公司的顶梁柱,但就在这时,索罗斯开始在酝酿离开,自己开创一番事业。

1973年,索罗斯和好友罗杰斯创建了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同年,索罗斯基金通过投资掌握大量美国国防部订货合同的公司股票,赚得巨额利润。

1979年,索罗斯决定将公司更名为量子基金,来源于海森伯格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定律。

1992年 索罗斯狙击英镑,赚得近20亿美元,名声大噪。

1994年 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对墨西哥比索发起攻击,而量子基金在此次危机中则收入不菲。

1997年下半年 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量子基金已增值为资产总值近60亿美元的巨型基金。

2000年4月 科技泡沫后局亏,索罗斯关闭量子基金,同时宣布将基金剩余部分资产转入新成立的家族捐助基金继续运作。